色彩风格

一场公益诉讼的“接力跑” 让乡村重现天蓝水清人和

【字号:    】        时间:2022-10-31      

  “没有了刺鼻的气味,也看不到滚滚黑烟了,小河沟的水变清了,又能闻到桂花香了!”日前,正在自家门前晒太阳的村民周成军和回访检察官陈礼龙攀谈着,话语里是掩饰不住的喜悦,“环境变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多好啊!” 


图为:整改前的水域

  今年1月,谷城县检察院接到举报线索,反映该县金店村村民陈某加工废旧塑料污染环境。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官陈礼龙经多次深入实地调查,发现陈某未经生态环境部门批准,将收集的废弃塑料袋、编织袋加工为塑料颗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焚烧后的垃圾也直接倾倒河沟,导致附近空气、河水污染严重,河里鱼虾也没有了。 

  陈礼龙马不停蹄,与县生态环境分局进行磋商,确认了环境污染问题的事实,明确了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并依法向当地政府制发检察建议,要求其依法履行环境污染监管职责。收到检察建议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迅速与县生态环境分局沟通协调,关停该厂,拆除机器,对周边乱倒的塑料垃圾全部清理,并在全镇开展环保大排查,防止此类情况再发生,切实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 


图为:整改后的水域

  今年5月份,陈礼龙与特邀检察官助理、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张旭及县生态环境分局有关人员开展回头看。涉事塑料厂已停止生产,垃圾全部清走,老百姓终于露出了笑脸。 

  厂子关了,环境好了,当地百姓高兴了,陈某却发愁了。原来,陈某办厂时租赁了原襄渝铁路施工时的旧厂房。租金交了,设备买了,合同还没到期,关厂不仅让陈某损失了一笔不小的租金,购置设备的钱也打了水漂。 

  了解到陈某的实际困难,检察官陈礼龙多次与村委会、镇政府等单位部门进行沟通,特邀检察官助理张旭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介绍谷城县正在全力打造的茶叶、食用菌、油茶、优质粮、畜牧水产养殖、中药材等6条农业产业链,建议陈某发展食用菌产业并提供有关合作社的信息。 

  在当地镇政府的协助下,经多方联系沟通,陈某与菌业合作社达成生产灵芝协议,陈某投资10万多元购进了1.6万棒灵芝菌,由对方提供技术、包回收产品。 


  从草长莺飞的春天到金风送爽的秋天,检察官陈礼龙始终关注着这个转产后的小企业。10月10日,谷城县检察院再次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回头看,此前焚烧的塑料灰烬已经被清理干净,之前拆除的机械设备都已拉走,厂区变成了灵芝菌种植车间。经过几茬采摘后,仍可见到有灵芝露出地面,厂房外晾晒的灵芝飘散着淡淡的清香。周边的村民三三两两在户外享受着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再也没有了门窗紧闭、捂鼻皱眉的情形了。 


  村支部书记陶照军介绍,自从转产后,陈某的收入不仅没减少,反而还增长了,并带动本村15名精准脱贫户就地打工,人均年增收三千多元。下一步将帮陈某争取申报产业项目,加入村里有机农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检察机关在办理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件中,对涉案企业不是简单的一关了之,而是帮他们转产找出路,回归合法生产经营,发展绿色产业,不仅要让其活了下来,走上了绿色产业致富路,还带动当地村民就地就业,这是我们依法能动履职、为民解困的一个生动实践,也是检察机关、相关行政机关、特邀检察官助理和当地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我们将在继续强化监督的同时,做好服务保障民生的‘后半篇文章’,为谷城‘五县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道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