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检察蓝绘就振兴图

【字号:    】        时间:2025-07-02      

  2025年6月27日,襄阳市检察机关举办“庆祝建党104周年暨‘服务支点建功有我’故事讲述会”谷城县检察院干警吴昊荃在会上分享发生在鄂西北山乡的“绿色蝶变”故事,讲述谷城检察如何以党建实践助力五山镇堰河村向上发展的鲜活答卷。 

   

     

  在庆祝建党104周年之际,站在汉江水畔眺望岘山苍翠,我既为我们党百年辉煌历程倍感自豪,更为检察人在新时代征程中勠力奋进的担当而振奋。 

  今年四月,我参加了谷城县“青漾推介官”大赛,决赛时要向全县推介堰河。院领导多次带我前往堰河村实地感受、调研,让我以“办案”的劲头探寻其发展根脉。我被堰河的求索历程深深打动,以真心真情讲述堰河发展故事,最终荣获了大赛第一名。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段发生在鄂西北山乡的“绿色蝶变”故事,讲述谷城检察如何以党建实践助力五山镇堰河村向上发展的鲜活答卷。 

  曾经的堰河,“山秃水断人犯愁”;如今的堰河,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揽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这青山绿水间的时代蝶变,镌刻着检察人“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的坚实足迹,映照着检察人服务支点建设的担当作为。 

  一、以党建联建共建为载体,增强乡村振兴动力主轴。 

    

    

  全市检察机关多次组织干警赴堰河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打造“田间课堂”实景教学点,将党课课堂从会议室移至茶园、山货直播间等乡村振兴一线,增强助力堰河“两山”理念实践的思想行动自觉。连续多年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宣讲全国两会精神、讲授堰河创业党课,引导干警深入学习“堰河经验”,主动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养分,筑牢护航乡村振兴的检察担当。围绕“助力长江大保护”“检察为民促发展”等主题,邀请公安、文旅、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与堰河发展密切相关的单位,以信息共享、研讨交流、案例会商等形式,做好协调、协作、协商、融合的文章,以“党的旗帜”“党的智慧”凝聚共识、解决困难。 

  二、以党建业务融合为重点,筑牢产业发展司法保障。 

    

  堰河“生态茶园+茶旅融合”模式,是“两山”理念的生动注脚。在襄阳市院的指导下,谷城县院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紧扣产业需求,推行“支部联产业”共建机制。两院干警化身“法律顾问”,围绕堰河村茶叶种植、生态旅游等支柱产业,提供合同审查、安全生产等法律体检服务,保障堰河经济有序健康发展。为切实保护“堰河香茶”“云雾黄酒”等标志性农产品,党员干警、业务骨干深入市场和企业问需问计,助力堰河农产品产业品质提升、品牌升级。检察干警还持续关注文化根脉,对传统手工艺作坊开展公益诉讼摸排,支持老匠人传承技艺。当游客为“凤凰三点头”的茶艺喝彩时,当非遗传承人手把手传授技艺时,文化的“根”扎得更深了,产业的“叶”长得更茂了。 

  三、以检村多元共治为路径,践行人民至上初心使命。 

    

  组建“生态检察先锋队”,联合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水利部门开展专项巡查,监督整治农村坑塘治理、农药包装废弃物、禽畜养殖粪污等问题,让“垃圾分类——有机种植”的循环模式成为习惯。选派“法治宣讲员”,组织定期普法、上门听证等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堰河群众讲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注意的法律风险。创新“检察官+村调解员”调解模式,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常见矛盾纠纷实行“分级调解”,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如今的堰河村,连续17年无上访、20多年无犯罪,呈现出民心思勤、民心思德、民心思美的和谐景象。   

  党建引领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扎根乡土的“根”;检察服务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温暖人心的“火”;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救济”,而是培育发展的“沃土”。站在新的起点,谷城县检察院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服务支点建设为牵引,持续探索“党建+检察服务+乡村振兴”路径,不断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动能,推动更多像谷城堰河这样的“检察样本”在襄阳大地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