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位于鄂西北襄阳市境内,据传因神农在此尝植五谷而得名。
“神农尝植五谷为民解忧,谷城县检察院秉承这种精神,积极打造‘谷语润心’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品牌,以检心贴民心,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融化矛盾主体心里的‘坚冰’,力求在工作中与群众的距离归零、诉讼成本归零,办案差错归零,社会矛盾积压归零。”谷城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春黎说。
“零距离”沟通,借力综治中心“心”贴“心”化解矛盾
“谷语润心”意味着解决涉法涉诉矛盾最终要靠以“真心”来“润心”实现“以心换心”,解开双方各自的“心结”。在这个过程中,入驻综治中心的县检察院特聘的专职调解员发挥了巨大作用。
2021年10月,年轻的检察官廖文婷接手了一起由兄弟矛盾引发的故意伤害案。李家兄弟二人因赡养老人发生冲突,扭打中,哥哥狠狠地推倒了前来拉架的弟媳,造成弟媳轻伤二级。案发后,两兄弟互不相让,相互指责,让检察官的矛盾化解工作陷入了僵局。
“我是一名新入额的检察官,缺少化解矛盾的经验,一件轻罪案子都要谨慎地办很久,渐渐地手里的案子越积越多。”廖文婷说:“就这个案子来说,我感觉有和好的可能,也应该让他们和好。但一时之间找不到头绪,要理清头绪就得下气力深入了解案发的根源,但手头上其他案件也要处理,真的是心急两头慌!”
正当廖文婷为此焦头烂额之际,2021年9月,谷城县综治中心在全省率先建成。同年11月,谷城县检察院第一批入驻县综治中心设立刑事和解室,并聘请了两名有丰富办案经验的退休检察官担任专职调解员。
“我接手的第一个刑事和解案子就是小廖转送来的李家两兄弟之间的矛盾化解案。在调解的过程中,我们多次前往社区了解情况,摸清了他们的矛盾根源,发现在赡养照顾父亲时哥哥出钱多出力少,弟弟出力多出钱少,但都尽了自己的孝道。我们把兄弟俩叫到一起,摆出让他们相互不满却又相互不知道的真相,顿时让他们羞愧地低下了头。弟弟只象征性地收了1000元赔偿金,兄弟俩和好如初。我们也算圆满地完成了第一项工作。”专职调解员张建军说。
随着兄弟二人矛盾的化解,该案也迅速办结,廖文婷皱了许久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专职调解员张建军和检察官在接访当事人)
“我们的专职调解员都是已退休的老检察官,虽由检察院反聘,但归属于县综治中心统一管理,他们过去长期在办案一线,经验丰富,现在则是运用综治中心的各种资源和网络,代表综治中心专门办理检察机关送来需要和解的案件,从而延伸了检察办案触角,更深入地了解矛盾的发生背景,使矛盾化解更贴近实际、贴近当事人心理,为化解矛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截至目前,专职调解员已成功化解案件中的矛盾纠纷130余件,成功率达到90%。”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安全深有感触地说。
“零成本”解忧,在矛盾化解中让困难群众感受司法温度
“这个案子里的矛盾我实在想不到完美的化解方法。”在检察官联席会上,承办检察官聂瑞一脸的为难。
原来,在2024年7月,彭某因怀疑其屋后竹木枯死是邻居胡某的母亲打除草剂所致,拦住胡某要求赔偿,双方发生争执。彭某从地上捡起一根竹棍将胡某头面部打伤。经鉴定,胡某系轻伤。
案发后,胡某要求彭某赔偿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等各类费用20万元。彭某由于家庭困难,根本拿不出这笔赔偿金。
“他不赔钱是吧,那我也不让他好过!”胡某气愤不已,强烈要求司法机关严惩彭某。
针对这种情况,聂瑞提出召开检察官联席会,共同研究矛盾化解方案。
“联席会上大家的分析给了我启发,让我认识到,两家以前关系融洽,完全有和好的可能。但案发后彭某赔偿不了就干脆‘摆烂’,一分不赔,让胡某一家感到十分窝火。为此,我们办案组多次做彭某的思想工作,帮助其转变态度。彭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主动提着礼物到医院看望胡某,并诚恳道歉。另一方面,我们及时为胡某申请司法救助金1万元,缓解其家庭困难,让胡某一家感受到了温暖。随后两家达成了分期赔偿的协议。就这样,这个看起来打了‘死结’的矛盾一下子就解开了”。说起这事,聂瑞有着抑制不住的开心。
据悉,为实现涉案群众“零成本”目标,减轻群众诉累,该院对经济困难当事人提供的有法律援助、鉴定费减免等支持,同时针对特别困难的受害人,按规定及时发放司法救助金。为此,该院与县综治中心、县法院、县司法局等单位协商建立刑事和解、民事和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联合办理机制,探索开展“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模式,综合运用调解、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手段,激活和解效能,努力实现依法主动定分止争,让人民群众“零成本”“一站式”解决涉法涉诉矛盾纠纷。
“零差错”办案,以公开、兼听实现矛盾化解中的公平公正
“你们看他是老板,处处维护他,我们小老百姓到哪说理去!”检察官尚灵丽从接收案件起,这位交通肇事案的受害者家属就一直把这话挂在嘴边。
案子并不复杂:2024年10月24日,丰某驾驶小型轿车,在斑马线附近将过马路的行人胡某撞伤,胡某送医后,于五日后不治身亡。交警部门以胡某过马路时未走斑马线为由,认定其负事故次要责任;丰某承担主要责任。
“丰某是一个个体经营者,算不得什么老板。胡某的妻子韩某对于公安交警部门认定胡某承担次要责任不服,但又说不出理由,却一直认为办案人员偏袒丰某。案发后,胡家虽得到一定的保险赔付,但无法与丰某和解,并经常到丰某店里吵闹,对丰某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了不良影响。”尚灵丽说。
其实,检察机关在办案中,遇到的类似情况也不少。对此,谷城县检察院有着自己的秘笈——公开听证。
“事不问不清,理不说不透。人们常说‘让大家评评理’。对于检察机关来说,就是公开听证,让来自社会各界的听证员评理,既让我们兼听则明,减少办案差错,也能运用社会力量化解当事人偏见和心里的怨气。”该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冯丽华说。
果然,通过公开听证,韩某的气消了不少:“交警队的同志把责任划分说得很细,我听明白了。几个听证员也苦口婆心地劝我,我也不是不听劝的人,这事让我再想想。”
后经专职调解员的调解,韩某最终选择与丰某达成赔偿协议,矛盾得以化解。
“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不能一味地‘和稀泥’,必须把握住事实、证据和法律的底线,注重听取多方面意见,兼顾法理情的有机统一,才能让当事人心服口服。”该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刘献勇说。
(谷城县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听证员、基层组织代表等参加公开听证会)
据了解,2021年入驻综治中心以来,该院多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村社区工作人员、律师、人民监督员等参与听证,以“法言”“谷语”不断“交心”“润心”。目前,已累计开展检察听证400余次,开展专业咨询及征求意见2000余人次,为有效化解矛盾,实现办案“零差错”,提高办案质效提供了有力保证。
“零积压”目标,让案件中的矛盾尽数消融在检察环节
紫薇花是襄阳市的市花,每年紫薇花开的时候,襄阳各处都飘荡着紫薇花的芬芳。
2023年春节前夕,住在襄阳市谷城县城郊的老常痛心地发现,家中庭院种植的三十余棵紫薇花树被砍去大半。
然而,更让他痛心的是,砍树者竟然是自己的邻居老李。
“他家的紫薇树长期没人管,很多树枝都伸到我家这边,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他人又外出打工,气不过我就偷偷给砍了。”因故意毁坏财物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老李说出了砍树的原由。
一家树被砍怒气冲冲,一家人被查愤懑不已。一时之间,常、李两家相互仇视。
“对于这种邻里之间发生的轻微刑事案件,我们都会评估办案风险,尽可能地化解其中的社会矛盾,这样才能消除仇恨。”承办此案的原检察官、现任综治中心专职调解员马光进说,“老常一开始不同意老李的赔偿条件,主要是他对紫薇树市场变动情况不了解,要价过高。我们把走访时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拿给他看,使他心服口服,立马就和李某达成了赔偿协议,最终我们对李某作出了不起诉决定,两家矛盾就这样化解了。”
至此,常、李两家纠纷的故事本该结束,但马光进却在本案的听证会上发现,老常对老李态度极为冷淡,感觉二人之间可能“解”而未“和”。当天夜里马光进就冒着大雪到老常家中了解缘由。
“其实我和老李也没啥大矛盾,只是平时有些看不惯他。那天马检察官夜里冒着大雪来我家,让我既意外又感动,就主动到老李家表明要和睦相处。现在我们补栽的紫薇树都长得老高了。”老常说。
据悉,近年来,谷城县检察院在办理邻里、亲属、同事同学之间的轻罪案件和有重大矛盾隐患的案件时,均依托综治中心平台集中办理,坚持做好案件风险研判,同步开展案件办理和矛盾化解工作,既力求全面化解矛盾,又力求彻底化解矛盾,实现了涉案矛盾在检察环节“零积压”。